隔爆型:
防爆原理
隔爆保护的原理包括 使用能承受内部爆炸力的防爆外壳,防止内部混合物向周围扩散。 所有隔爆间隙均小于相关可燃气体的最大实验安全间隙(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当外壳内最易点燃的爆炸性混合物浓度被点燃时,不会引燃外部爆炸性混合物的接头两部分之间的最大间隙)。如果可燃气体进入套管并被点燃,引起爆炸,爆炸火焰会被控制在套管内,无法引燃外部爆炸混合物,从而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
优势
防爆外壳应用广泛,结构设计相对简单。
缺点
它们体积庞大,对电缆、接头、导管、衬里和套管有特殊要求(套管内橡胶密封圈的内径应与套管的外径相匹配,并用压紧螺母固定;如果使用钢管套管,应按规定用填料密封;如果使用不带电缆的套管,必须按标准要求密封入口)。不允许在危险环境中通电时打开外壳;打开外壳需要专业工具,不正确的安装和维护可能导致危险情况。0 区不允许使用隔爆外壳,通常用于电机、照明等。
本安型:
防爆原理
本安,或称 "内在安全",是指一种防爆原则 设备或其裸露连接线内产生的电火花能量或热效应被限制在无法点燃的水平。 这意味着在正常运行或规定的故障条件下,不能点燃指定的爆炸性混合物。主要保护措施包括限制电路的电压和电流以及电路的电容和电感,分为 ia 型(允许两个故障点)和 ib 型(允许一个故障点)。
优势
设备不需要专用电缆,使操作员能够更安全地处理维护和修理工作,并且可以在通电时打开盖子。
缺点
它不适用于大功率设备,一般用于测量、控制和通信领域的低功率设备。Ib "型可在 0 区工作;"Ib "型可在 1 区工作。
正压类型:
防爆原理
正压型防爆的原理包括 将一定压力的新鲜空气或惰性气体引入外壳,防止可燃气体进入,从而防止点火源接触爆炸性气体,从而防止爆炸。 加压电气设备的关键措施包括保持外壳内的保护气体(新鲜空气或惰性气体)压力大于 50 帕斯卡。对加压电气设备的要求包括:在制造商规定的正常工作条件下,在所有排气口关闭的情况下,外壳、管道及其连接处必须能承受 1.5 倍的最大正压,最小压力为 200 帕斯卡。保护性进气口必须位于无腐蚀性介质的非危险区域;排气口必须位于非危险区域,或必须考虑火花和颗粒隔离挡板;监测空气压力和流量的装置必须根据产品铭牌或手册规定进行设置。
优势
可在其他方法不适用时使用。
缺点
安装和维护复杂且成本高昂;如果仪器遇到易燃混合物,必须采取其他保护措施;不允许进行通电盖工作。通常用于大型电机、变压器和高压开关。允许使用范围:带自动开机功能的仪器可用于 1 区;带声光报警器的仪器可用于 2 区。
目前,我公司的防爆产品主要包括隔爆型、本安型和正压型。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其基本原则都是防止电气设备成为点火源。防止爆炸的最基本方法是确保燃烧的三个要素--燃料、氧化剂和点火源--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共存。在考虑各种工作条件后,应选择最合适的防爆电气产品类型,同时兼顾成本和维护的便利性,将现场危险降至最低。